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99_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_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_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

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

“七連冠”之后,廈門如何續(xù)寫城市文明華章

2025年06月12日08:49 | 來源:福建日報
小字號

原標題:“七連冠”之后,廈門如何續(xù)寫城市文明華章

高顏值現(xiàn)代化的廈門城區(qū)

高顏值現(xiàn)代化的廈門城區(qū)

改造后的老舊小區(qū)

改造后的老舊小區(qū)

秩序井然的馬路

秩序井然的馬路

湖里濠頭社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學堂

湖里濠頭社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學堂

  城市文明的征途上,廈門又一次“加冕”。

  5月23日,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,廈門蟬聯(lián)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,實現(xiàn)“七連冠”。

  這一刻,廈門上下“與有榮焉”。2005年,廈門獲評首屆全國文明城市,自此20年歲月長河,“文明”成了鷺島最耀眼的城市名片。它不僅閃耀在摩天樓宇,更流淌在尋常巷陌的溫情脈脈中,鐫刻在共建共享的美好日常里。

  “七連冠”不是廈門文明的“目的地”,而是新時代文明的“起錨地”——廈門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該如何“涵養(yǎng)文明”,由創(chuàng)建“文明城市”向建設“城市文明”躍升?

  風從海上來

  廈門高中生的“公主抱”事件,至今還廣為流傳,“張智勛”這個名字也為全國所熟知。

  2024年4月3日,臺灣花蓮縣海域發(fā)生7.3級地震,廈門震感強烈。地震發(fā)生時,張智勛毫不猶豫地抱起行動不便的同桌樂樂沖出教室。那一刻,無助的樂樂一下子感覺“活過來了”。

  “每一位廈門人都會這么做的?!泵鎸s譽和盛贊,張智勛很淡然地說。

  樂樂告訴記者,他的初中校為了方便他上課,把他所在的班級安排在一樓。同學們將他從輪椅抱到座位上,再把他抱回輪椅,并幫他收拾書包送出校門。在上下學的路上,無障礙公交車早晚準點出現(xiàn)在車站,從檳榔中學到雙十中學、從12路到118路,讓樂樂實現(xiàn)最樸實的上學夢。

  大愛折射文明高度。早在1982年,廈門就以市委名義發(fā)文,在全市深入開展創(chuàng)“五好”居委會和“五好”家庭活動,培育社會文明新風。1983年,廈門成立市“五講四美三熱愛”活動委員會,1988年將其更改為中共廈門市委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,在20世紀90年代初全面掀起“建文明城市 創(chuàng)文明單位 做文明市民”活動。

  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非一日之功,需要“滴水穿石”的韌勁。廈門堅持“一把手”工程,將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納入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“大盤子”,全局謀劃,高位推進;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,建立“書記抓、抓書記”領導機制,實地督導、解決難題,常態(tài)長效推進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。

  久久為功,厚積薄發(fā),2005年,中央文明委首次開展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,廈門獲評全國文明城市。20年來,廈門連續(xù)7屆獲得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榮譽稱號,今年廈門文明的“名片夾”更豐厚了:3個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、20個全國文明單位、2個全國文明家庭、2個全國文明校園上榜,1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,充分彰顯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成就。

  而這份文明基因早已深深嵌入城市肌理,融入城市品格——路面潔凈如新,筼筜湖清澈見底,城市的體面化作市民心底的自豪;15分鐘生活圈、養(yǎng)老圈,一個個公共服務圈向“全民、全域、全時、全齡”拓展,將群眾的“小確幸”圈入日常經(jīng)緯;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翔安黃厝村,修訂村規(guī)民約,古村以“謙和禮讓”聞名;凡人善舉層出不窮,見賢思齊的氛圍越來越濃……

  來自湖北的郭女士與朋友在環(huán)島南路附近游玩,不慎將一個價值6萬元、裝有重要資料的黑色名牌包遺忘在一輛共享單車的車筐內(nèi),離開近一小時后才發(fā)現(xiàn)。報警求助后,郭女士在公共視頻上看到了暖心一幕:在她離開后,有3位市民先后掃碼用車,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名牌包仍在車上。在民警的幫助下,3小時后名牌包“完璧歸趙”。郭女士專門寫了感謝信,她表示:“廈門真是一座溫暖的城市!”

  無聲勝有聲

 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黃曉星認為,廈門城市文明在注重“以人民為中心”上做了深入的探索,體現(xiàn)在聚焦民生需求、活動全民參與等方面,更廣泛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
  舒軸展卷,廈門人讀到的是“花香滿徑歌聲盈途”的幸福感。全市330多個“老破舊”小區(qū)改造提升,智能門禁“刷開”便捷,空中飛線“隱身”入地,鄰里街坊搖著蒲扇話家常,煙火氣里飄著“遠親不如近鄰”的溫情。

  舒軸展卷,新廈門人讀到的是“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”的歸屬感。快遞小哥、外賣小哥在社區(qū)“厝邊會”學講閩南話,博餅宴上與老街坊共享月光餅;積分入學讓孩子走進名校,保障房小區(qū)的“共享廚房”飄出各地鄉(xiāng)味……

  堅持“為民、惠民、靠民”理念,廈門將文明創(chuàng)建與辦好民生實事緊密結(jié)合,共享發(fā)展成果,增強城市凝聚力和認同感。

  “每天都很充實,早就忘記自己的年齡了!”71歲的鄭藝榮哈哈大笑,說罷,便疾步走向官任國際學堂。

  官任國際學堂是思明區(qū)老年大學的教學點之一,設在官任社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面,開設了二胡班、中醫(yī)按導、聲樂等10余門適合老年群體參加的課程,每學期開課200余次,目前已有老年學員508名,這里已成為老年人的“精神家園”。

  近年來,廈門結(jié)合人民群眾需求,用好59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平臺,在服務群眾中落子文明——文明實踐與老年教育融合發(fā)展,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樂享生活;文明實踐融合書院文化,豐富文化活動充盈了人們的精神世界,還在潛移默化中凝聚價值共識。

  “城市文明的高度取決于對人民的尊重和關懷。這是城市建設的方法論,也是一種根本的價值追求?!秉S曉星說。廈門的文明創(chuàng)建之路,恰似一幅細膩的工筆畫,每一筆都飽含著對人民的深情,每一處細節(jié)都彰顯著無聲的力量。

  近年來,廈門聚焦市容市貌、交通秩序、市場秩序、公共設施、村鎮(zhèn)環(huán)境和市民文明素養(yǎng)等領域,組織開展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“六大提升行動”:2024年全市改造老舊小區(qū)330多個,惠及近5萬戶居民;在地鐵、BRT站點周邊設立63處P+R停車場,提供近8000個停車位;完成71個城中村改造,培育夜市、休閑觀光等新業(yè)態(tài)項目154個,讓城中村環(huán)境更優(yōu)美、居住更安全、生活更便利、收入更穩(wěn)定、治理更有序。

  “廈門的老舊小區(qū)改造得特別好,我家小區(qū)以前環(huán)境堪憂,現(xiàn)在干凈了,設施齊全了,居民‘刷臉’進出,安全感滿滿,住在這里越來越舒心,為政府的這些惠民舉措點贊?!痹谛赂蹚V場小區(qū)居住了近20年的居民曾廣智說道。

  文明城市“無聲勝有聲”,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口號,卻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;它沒有轟轟烈烈的宣傳,卻用潤物無聲的方式滋養(yǎng)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。

  心潮逐浪高

  “廈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‘七連冠’,我打心底里開心!大家既是城市文明的踐行者,也享受到了城市文明帶來的紅利。”同安區(qū)汀溪鎮(zhèn)頂村村村民馬碰花說。

  創(chuàng)建文明城市,是一次政民互動的過程。當政府部門以問題為導向,把文明創(chuàng)建的重心更多地放在補齊城市短板上,群眾就會把它當成自己的事。

  頂村村位于北部山區(qū),曾幾何時,基礎設施較差,村集體經(jīng)濟薄弱。近年來,頂村村堅持文明創(chuàng)建與鄉(xiāng)村振興同頻共振,一方面依靠探索鄉(xiāng)村旅游打開了發(fā)展新局面,另一方面村里成立理事會,合作社所有重大決策都通過理事會民主表決,激發(fā)村民文明共建的積極性。

  頂村村還推行“文明積分制”,村民守規(guī)矩、講衛(wèi)生、做好事就能積分換物品。鄰里比積分、曬榮譽,文明行為蔚然成風。正如村民馬碰花所說:“家鄉(xiāng)的模樣,要靠我們親手描繪;村里的文明,得由我們齊心守護!”

  當大家把熱愛廈門的告白付諸具體的行動,每個人皆是文明的執(zhí)筆人——

  老人吳聯(lián)芳,身著44年前買的夾克,卻無私捐出一生攢下的200萬元積蓄,幫助更多的困難學生實現(xiàn)夢想;陳清洲在擔任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交警大隊灌口中隊指導員期間,促成轄區(qū)新設新建斑馬線18條、紅綠燈15座,轄區(qū)15公里路段全線亮起路燈,點亮鄉(xiāng)親們的平安回家路;飯店老板沈美才為困難群眾提供愛心餐,善舉已經(jīng)推行10年,在廈門,像這樣的愛心餐飲店有77家……

  當個體自覺升華為群體風尚,一座城市的新時代精神文明地標逐個涌現(xiàn),涓涓細流正匯成文明大川——

  百余年前,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,“寧可變賣大廈,也要支持廈大”,將愛國興學的火種播撒在這片土地上。如今,嘉庚精神早已融入廈門人的血脈,從教育工作者扎根講臺培育桃李,到企業(yè)家設立助學基金,他們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教育興國的使命。

  廈航精神,無疑是廈門精神文明的生動縮影。廈航秉持“以誠為本,以客為尊”的理念,在萬米高空用微笑服務傳遞溫暖,這份精益求精的服務態(tài)度,讓每個來到廈門的人都能感受到溫度。

  馬塘精神同樣在新時代煥發(fā)新生。昔日“瘦馬塘”憑借“艱苦奮斗、拼搏創(chuàng)新”,蝶變?yōu)椤案=ǖ谝淮濉?,這份敢為人先的勇氣激勵著無數(shù)廈門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在軟件園里,科技人才用代碼書寫創(chuàng)新傳奇;在港口碼頭,建設者以智慧和汗水打造國際航運樞紐,用實干續(xù)寫奮斗篇章。(文/記者 鄧婕 林澤貴 圖/廈門市委文明辦)

(責編:陳遴、劉卿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